经常与父母发生争执和打斗的孩子,大脑构造与普通孩子不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25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文章说,大脑发育分阶段,叛逆的孩子在青春期早期,大脑内负责情绪的区域发育较正常孩子要快。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个现象会消失,因此家长不必太担心。
叛逆孩子大脑不同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选取137名处于青春期早期的孩子,描绘他们的大脑结构并录下他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时的大脑活动状况。参与测试的孩子与父母在家庭作业、上床时间、使用手机和上网问题上发生争执时,研究人员观察他们如何与父母沟通,采取何种方式解决矛盾,并录下沟通过程中脑图的变化状况。
墨尔本大学研究人员尼古拉斯·艾伦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他在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发现孩子的脑量和大脑结构同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密切联系。”
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孩子,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区域比其他孩子发育更早。但是他们大脑内控制情绪的区域发育状况却不佳。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叛逆的孩子更容易产生焦躁、反常情绪,也更不善于控制局面。
艾伦说:“所幸的是,到了一定年龄,这两个区域的发展会达到平衡。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发育的不平衡状态一直存在。”通常人长到20多岁时,大脑两个区域的发展会达到平衡。
家庭环境也会影响大脑发育
“很多家长得知这一点后感到释然。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反常,并不是异常现象,也不代表孩子将来会一直乖戾粗暴下去,”艾伦说,“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生物变化过程,导致他们焦躁和叛逆。”
艾伦还说,诸多因素会助长孩子叛逆的个性。比如家庭成员间不顺畅的交流,或是孩子本身懒惰,或是孩子需要更多关于自身责任和尊重他人的教育。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指出,家庭环境对孩子大脑发育也可能产生影响。早前的研究发现,极度受忽视、遭到性侵犯和受过身体虐待的经历,也会影响大脑发育状况。艾伦还提到,充满压力的家庭环境会影响早期青春期少女的大脑发育。
“我们目前尚不清楚,正常的家庭环境差异是否会影响大脑发育状况,”艾伦说,“我们不知道是环境影响大脑生物变化过程,还是生物变化过程影响环境。”
并不是青少年故意作对或难以相处
早前的研究也发现,大脑的发育分阶段进行。青春期早期,孩子解读愤怒语调与面部表情的能力大大减弱,因此12到14岁的孩子在社会智力方面变得迟钝。
所以并不是青少年故意作对或难以相处,而是他们的大脑在特殊时期无法正确感知父母的感情,尤其是悲伤和生气两种感情。
伦敦儿童保健学会研究发现,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感情感知能力的下降,是因为大脑结构发生变化,基因和荷尔蒙是引发这些变化的原因。
到16至17岁时,青少年在感情感知上达到成人水平,会逐渐变得懂事。青春期过后,大脑皮层发育成熟,孩子才能同时处理复杂的思想感情,控制自己的言行。因此家长对孩子暂时的叛逆不必太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