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规第一课就是要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这种红绿灯的联想记忆是深入骨髓的。假如你只身来到了一个平行宇宙,这个宇宙用的是另一套交通灯系统,比如紫灯停,蓝灯行,或者橙灯停,白灯行呢?没人告诉你这个规则,你只能通过不断试错来了解,有一天,你试图将地球上的红绿灯规则照搬到了紫蓝灯或者橙白灯系统,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至此,新的联想记忆就完成了。
小鼠可不是老司机,作为一个重度近视+红绿色盲症患者,它要学习这一套“交通灯系统”可不容易。最近来自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一群科学家终于通过气味-奖励训练教会了小鼠这套“交通规则”:他们规定小鼠闻到气味A后舔吸管有糖水奖励,闻到气味B后舔吸管会有奎宁水惩罚。于是小鼠很快就学会了气味-奖赏的联系,掌握了”A气味行“,”B气味停“的“地球规则”。随后小鼠被放置到”平行宇宙“,此时新的C气味和D气味出现,它开始学习新的规则了(即“C气味行,D气味停”),在这一组试验结束后,新气味又变成了E和F,G和H……,每一组新气味都有一个“行”和一个“停”,被统称为气味1(行)和气味2(停),也就是说,小鼠要学会的不仅仅是从某一种特定气味联想到对应的奖励/惩罚,还要具备“迁移思维”:从地球交通规则中领悟到平行宇宙中同样的气味-奖励规律。
这种联想记忆的形成和存取是由哪些脑区、环路控制的呢?之前的研究发现内嗅皮层(entorhinal cortex)与联想记忆密切相关,既然如此,这个任务是否同样能追本溯源到内嗅皮层中?为此,研究人员用光遗传手段在联想学习阶段分别抑制外侧内嗅皮层(lateral entorhinal cortex,LEC)的扇形细胞(fan cells)和内侧内嗅皮层(medial entorhinal cortex,MEC)的锥形细胞(pyramidal cells),发现抑制LEC扇形细胞会让新气味(气味1、2)的学习大打折扣,而对已有的旧气味(气味A、B)没有影响,相比之下,MEC的锥形细胞似乎对这两种行为都没有影响,这个实验说明,外侧内嗅皮层的扇形细胞才是控制气味-奖赏学习的主力。
为了研究扇形细胞在学习过程中的活跃情况,研究者运用“opt-tag”的方法记录了213个LEC的扇形细胞,他们发现LEC扇形细胞在学习过程中非常活跃:随着学习的进行,这些细胞有的特异性对气味A和气味1有反应,有的则对气味B反应,这些反应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来研究扇形细胞对不同气味反应随时间的轨迹,可以看到初期扇形细胞对气味A和气味B的反应差别并不大(体现在高维空间中的轨迹之间的距离很小),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细胞对气味A和气味B的反应开始区分彼此了。有意思的是,如果观察细胞对气味A和气味1的轨迹,可以看到这两者在学习后期越来越接近(甚至重叠)——似乎小鼠学会了把气味A和气味1归为了有奖励的同一组,并且坚决与气味B和气味2划清“楚河汉界”。
扇形细胞是受了什么上级指示才学会这个规则的呢?任务中气味-奖励的联系让人联想到强大的多巴胺系统。研究人员发现LEC受到不少来自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和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c)脑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投射,如果通过光遗传技术抑制掉这些多巴胺投射,就可以破坏小鼠对新气味的联想学习能力。如果通过光纤光度仪来捕捉多巴胺能神经元投射的轴突钙信号,研究人员发现,在小鼠只能闻到旧气味A、B时,他们检测不到任何钙信号反应,而在小鼠接触到新气味时,多巴胺神经元的钙信号开始发放了:这一阶段包含了A、B、1、2四种气味,小鼠对气味A和1产生了选择性的钙信号活性,刚开始虽然它对气味2也有反应,但后面发现气味2只能舔到“寂寞的苦”,久而久之也就和对气味B一样,态度冷淡下来了。不仅如此,在扇形细胞放电的高维轨迹图中,如果细胞对气味A和气味1的反应在高维空间中的重叠、相似程度越高,则小鼠做任务的正确率越高,相反,如果气味A和气味B的分开程度越小,则小鼠的正确率越低。如果用光遗传技术抑制掉多巴胺投射,细胞对气味A和气味1的反应就不再在空间上重叠,小鼠做任务的正确率也随之降低了。这些结果说明LEC区域的多巴胺信号控制着新的联想学习产生。
可见,要想成为老司机,外侧内嗅皮层的多巴胺必不可少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