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唱卡拉OK一直是日本人最喜欢的放松方式。而这项大众化的娱乐活动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功效―――助精神疾病康复。
约20年前,精神科医师八角腾在东京开设了日本第一家专门接待门诊病人的精神科诊所。这家私人诊所为病人提供一系列治疗方案,包括舞蹈、表演和学习英语,而最受病人欢迎的是每周五上午的卡拉OK疗法。
“爱是充满活力的……”39岁的小桥柔子在一家卡拉OK包厢里用颤抖的声音怯生生地唱道。这个包厢位于东京的池袋区,大约可以坐10个人。小桥柔子是她那组病人中最害羞的一个,在演唱时,为了掩饰紧张情绪,她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荧光屏上的字幕,好像生怕唱错一个词。其实,此时其他病人全都在埋头点歌,并不理会她的歌声,只是在一曲终了时例行公事地鼓鼓掌。
31岁的京子是八角腾诊所的“常客”。她点了一首法国女歌手埃尔萨演唱的热门歌曲。虽然不懂法文,但她借助日文音标,卖力地唱了起来。
诊所工作人员鹿野阳子说:“诊所收治的所有病人都无法外出工作,因为他们心理非常脆弱,其中有些人患有严重的精神病。起初,我们在诊所内组织大家唱卡拉OK,但是可供选择的曲目太少,病人们觉得乏味。近三年来,我们都把病人带到真正的卡拉OK厅里唱歌。”
38岁的大野谷津木也是诊所的病人。他说:“几个人在一起唱歌非常快乐,如果只是一个人(唱歌),就会很没劲。但是唱歌的同伴可得慎重选择。如果选择不当就麻烦了,大家喜欢不同风格的曲目,彼此都会变是更加害羞、封闭。”
卡拉OK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这种歌唱形式很快发展起来,并在20世纪70年代风行日本,还传到了其他国家。近十来年,随着卡拉OK包厢的出现,这种娱乐形式再度风靡。在具有隔音效果的包厢里,大家可以边吃东西边轮流唱歌,自娱自乐。
但是,在诊所主管东夫四太郎看来,“病人来此并不是为了听别人唱歌,他们都希望演唱自己喜爱的歌曲,以期从中得到快乐。虽然他们认为卡拉OK是一项集体活动,但总体说来,这还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他指出,卡拉OK疗法的目的并非要改变病人的行为,而是让他们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中享受快乐。“通常包厢里空间小,光线暗,病人们会有安全感,因而能够慢慢释放自己的情绪。”专门研究音乐疗法的精神科大夫阪上昌实说:“卡拉OK是一种娱乐疗法。通过逐字逐句地唱歌,精神病患者可以表达出自身的感受,发泄情感。这有助于改善他们的不良情绪,满足他们的自恋倾向。”(文/鞠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