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和准确判断自己的兴趣所在,可以通过对自己经历的回顾来进行。
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兴趣归于某种兴趣类型,并与相应的职业对比,可以帮助你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对于兴趣和职业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根据《加拿大职业分类词典》作了如下分类:
兴趣类型A:愿意与事物打交道——喜欢同具体事物打交道,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相应的职业诸如制图、地质勘探、建筑设计、机械制造、计算机操作、会计、出纳等。
兴趣类型B:愿意与人接触——喜欢与人交往,结交朋友,对销售、公共关系、采访、信息传递一类活动感兴趣。相应的职业如推销员、公关人员、记者、咨询人员、教师、导游、服务员等。
兴趣类型C:愿意干规律性工作——喜欢常规性、重复的、有规则的活动,习惯于在预先安排好的程序下工作。相应的职业如图书管理员、文秘、统计、打字、公务员、邮递员、档案管理等。
兴趣类型D:喜欢从事帮助人的工作——乐于助人,试图改善他人状况,帮助他人排忧解难。相应的职业如福利工作、慈善事业、医生、律师、保险业、护士、警察等。
兴趣类型E:愿意做领导和组织工作——喜欢掌管一些事情,希望受人尊敬并获得声望,在活动中时常起骨干作用。相应的职业如政治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行政管理、学校辅导员等。
兴趣类型F:喜欢研究人的行为——对人的行为举止和心理状态感兴趣,喜欢谈论人的问题。相应的职业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研究和调查分析。
兴趣类型G:喜欢钻研科学技术——对分析的、推理的、测试的活动感兴趣,长于理论分析,喜欢独立工作并解决问题,也喜欢通过试验做出新发现。相应的职业如气象学、生物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等研究和实验。
兴趣类型H:喜欢抽象的和创造性工作——对需要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工作感兴趣,喜欢独立工作,乐于解决抽象问题,具有探索精神。相应的职业如哲学研究、科技发明、经济分析、文学创作、数理研究等。
兴趣类型I:喜欢操作机器——对运用一定技术、操作各种机器去创造产品或完成任务感兴趣。喜欢使用工具,尤其是大型的、马力强的先进机械。相应的职业如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的驾驶,机械装卸、建筑施工、石油、煤炭的开采等。
兴趣类型J:喜欢具体的工作——希望能够很快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愿意从事制作有形产品的工作。相应的职业如室内装饰、时装设计、摄影师、雕刻家、画家、美容美发、烹饪、机械维修、手工制作、证券经纪人等。
兴趣类型K:喜欢表现和变化的工作——对表演、运动、惊险、刺激的事情感兴趣,喜欢经常变动、无规律的但具挑战性的工作。相应的职业如演员、运动员、作曲家、旅行家、探险家、特技人、海员、职业军人、警察等。
孙教授接着讲道:“求职者在了解了兴趣与各种职业之间的关系之后,如何完成对自己兴趣的估价是十分重要的。有条件的话,你不妨参加一次标准化兴趣测试,以此准确把握你的兴趣所在,寻找一份可以满足你的兴趣的工作,千万不可迁就随便的一份工作。
孙伯伯继续说:“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据权威人士估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左右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当今社会,人们自由选择职业的空间越来越大。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正确地确定个人事业奋斗目标,选择好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
“既然人们都知道职业选择对人生发展至关重要,为什么还有人会选错行呢?人事专家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自己不了解,二是对职业世界不了解。只有知己知彼,既充分认识自我,又了解职业世界,才能正确择业。
“对自我的认识,主要有性格、兴趣和能力三方面。近年来,国外用人单位在选人时有一种新观念,认为性格比能力更重要。他们认为,一个人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但一个人性格不好,要改变起来就困难多了。
我国有句古话,叫‘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招聘新人时,用人单位往往将性格测试放在首位,当性格与职业相匹配时,才对其能力进行测试考查。
“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也要首先考虑自己的性格特点,外向性格更适合与外界广泛接触的职业,如律师、记者、推销员等;内向性格则比较适合从事有计划的、稳定的、不需与人过多交往的职业,如研究人员、会计、资料管理员等。兴趣与职业的匹配也很重要。
“兴趣可以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位名人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谁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谁就等于踏上了通向成功的道路。
“第三是特长与职业的匹配。比如擅长形象思维的人,较适合从事文学艺术方面的职业和工作;擅长逻辑思维的人,则比较适合从事哲学、数学等理论性较强的工作;擅长具体思维的人则较比较适合从事机械、修理等方面的工作。
发现一个人的特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过了大半生,换了一个工作,忽然感到得心应手,大获成功,才发现自己的特长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往往把兴趣当成特长而忽略了自身条件,导致择业失败。比如喜欢唱歌的人,不见得有唱歌的天赋,能当职业歌手。现代科学测试手段,将帮助人们尽早发现自己的特长。
“做到了‘知己’,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认识后,还要做到‘知彼’,认识职业世界,即外界环境,包括对他人的了解,对工作单位、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了解,这样才能确定自己的优势与强项,准确把握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方向。
“比如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单纯从事机械行业,已不符合科技发展,应主动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再比如经济贸易国界的消失,要求经营人才不但要精通专业技术与经营知识,还要精通外语、熟悉国际贸易法规及外国风俗习惯等。
把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社会需要做什么,综合加以分析,找出最佳结合点,正确做出职业选择,你就迈出了人生事业发展的第一步。
“认识自己,也需要一个过程。一旦发现自己的职业选错了,应及早纠正,千万不要一味地‘坚持’。权威的人事专家认为,虽然有些人选错了职业,也能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事倍功半,不应提倡。一般来说,30~40岁是努力展现自己的才能、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阶段。
“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个时期也是人生目标的调整阶段。人到三十多岁,应当对自己、对环境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认真检查自己所选择的职业、所选择的生涯路线、所确定的人生目标是否符合现实,如有出入或偏差,应尽快调整。
三十多岁调换工作,更换单位,还较容易,从头做起,也来得及。等到四五十岁再更弦改辙就难了。俗话说,三十二,弯一弯,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在现实中,有些人频繁跳槽,总找不准自己的位置。经过调查,发现这些人中大部分是只考虑单位的经济效益、物质待遇、职业‘热门’、‘体面’,而没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在这里工作。
比如有人觉得‘经商’能挣大钱,干‘外企秘书’体面,但适合自己吗?还有人换单位时只考虑这个单位是否有发展,但自己在这里能否施展才能、有发展空间,就很少考虑。这些人盲目流动,却不做反思,即使用人单位反感,又浪费了自己的大好时光。
“很多人在寻找工作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或是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有人告诉我:他想转行。我问他:‘为什么不立刻去做呢?’ 他说,因为已经学了二十几年的机械,如果突然换一份销售的工作,无法抛开累积二十几年的机械专业知识。
我反问他:‘你想改变,可是无法抛开过去的包袱,无法突破,如果你继续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再持续五年、十年,你会有所改变吗?’他想了一下,说:‘不会。’
我又问:‘做机械真的是你所希望的吗?’他回答说:‘不希望。’我再问他:‘你希望什么时候改变?’他很肯定地说:‘现在!’
“每个人都必须当机立断,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古罗马大诗人兼哲学家塞尼加说:‘除非尝试,否则没有人知道自己究竟能够成就什么。’当他知道自己已经走错方向时,如果还要继续走,最后会得到什么结果呢?一定不是他所要的,对吗?
你不能以同样的方式来做事情,却期待拥有不同的结果,那是不可能的。要改变自己目前的状况,要让自己更有自信,要让自己做事更有成效,我们就必须做出更好的决定,我们就必须采取更好的行动
“很多年前,我听到华德•狄斯奈讲的一句话:‘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会有所成就。’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其实是很困难的,大多数的人多半都在做他们讨厌的工作,却又必须逼自己把讨厌的事情做到最好。
他们经常失去了动力,时常遇到事业的瓶颈,而没有办法突破,他们不断地征求别人的意见,却还是照着一般的生活方式在进行,凡事没有进展,原地踏步,这些都是他们想要的吗?不是的。
“船停泊在港湾是安全的,但船的用途并不在于此。人如果躺在地上,就不会跌倒,但这也并非人活着的目的。有一首诗这么写着:‘坟墓是幽静的地方,不受干扰;但我想:没有人愿意在那里休息。’人生在世,就是要去体验。
只有勇敢迈向未知的领域,才能领悟生命的真谛;尝试未曾做过的事,才能学到经验。估计,每一个人每一天所想的事,有90%是重复前一天的想法。我们就像鹦鹉一样,一再重复着自己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按照自己的‘流水账’过日子。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鼓励大家:‘应该勇敢去尝试,换换新的工作,过过不同的生活。’
“你曾经听说过多纳尔的故事吗?1846年10月,多纳尔家族一行87人在前往加州的路上被大雪阻隔,使他们受困在关口里。40天后,有一半的人陆续死于饥饿和疾病。
最后,终于有两个人决定出去求援。他们在徒步可以到达的范围之内,很快就达到一个村庄,并带回一个救援队,使其他幸存者得以获救。
“你是否觉得好奇,在面临饥饿和死亡的状态下,他们为什么等待了40天,才决定放弃那个地方?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冒险出去求援?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愿意放弃身边的财产。
他们曾试图把马车和财物拖出,结果搞得筋疲力尽却徒劳无功,只好作罢。就这样任由大雪围困在关口,直到耗尽所有的食物和供给。
想想看,我们是否也经常陷入这种‘关卡’呢?由于害怕失去既有的社会地位、丰厚的收入、漂亮的办公室以及握在手中的权力,多少人放弃了新工作的挑战,宁可守着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虚度数十年的光阴。
“由于害怕失去拥有的一切,多少人不愿意冒险、恐惧突破,不敢离开那种一成不变的生活,以致平凡无趣地走完一生。
“绝大多数人在面对改变与否时,几乎都会陷入挣扎、害怕、矛盾与恐惧之中。他们虽然意识到维持现状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但是要他们放弃现有的,更是痛苦不堪。《易经》里就有这么一句话:‘所有人类的苦难都产生于对前一种存在状态的依恋’。
“当你的生命越是往前走,你就聚积越多的包袱和负担——财产、名位、习惯、人际关系、应该做的、必须做的……不断地增加,于是更加依恋这熟悉的一切,舍不得放下。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宁可留在熟悉的地狱,也不愿走进陌生的天堂。为何有那么多人把自己困在无形的牢笼内,而无法走出生命中的‘多纳尔关’的原因。
“就像一个在母体里拒绝出生的婴儿,或是一只不愿冲破蛋壳去面对陌生世界的雏鸡一样。害怕失去,会让你失去更多;恐惧未知,会让你失去未来。试想,当你的人生过程如同蝴蝶变成了蛹,岂不可悲!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你不妨去读一读韩国泛亚汽车公司总裁写的《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这本书。
它告诉我们,成功与‘头悬梁,锥刺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都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使你圆满地做完一件事。
成功其实很简单,你只要做你最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把它做得最好。”
作者简介:管斌全是教育成功学专家。从1995年开始致力于成功学理论的研究,他把成功学和教育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创建了“教育成功学”这一新的理论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