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力开发 |
|
|
|
|
|
|
|
|
|
|
浅谈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
|
|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计算方面达到“熟练”、“正确”、“会”三个层次。因而,必须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 培养口算能力,注重训练质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在教学中,主要做到:1、每堂课上安排口算训练。在授课之前,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3至5分钟时间,进行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2、变换方式训练。如:听算训练、视算训练、抢答、“开火车”等。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有助于融洽学生之间关系。3、鼓励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如:让学生随父母上街采购物品时,帮助家长口算钱数,不但能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并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提倡算法多样化,激发学生潜能
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它能使学生在计算中得到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层次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例如在练习中出现“3.7×12.8+0.37×82-3.7”一题,我让学生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结果。学生给出了这样一些计算方法:
3.7×12.8+0.37×82-3.7 3.7×12.8+0.37×82-3.7
=3.7×(12.8+8.2-1) =0.37×(128+82-10)
=3.7×20 =0.37×200
=74 =74
3.7×12.8+0.37×82-3.7
(根据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计算)
……
每个学生都能力所能及地去完成,基础差的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优等生可以做的更深些。可见这种能给学生带来快乐感的计算对他们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
三、 培养良好习惯,提升计算实效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于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不错不漏。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4、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交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5、使学生养成相互检查的习惯。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在做好自查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互查,然后上交学习小组长复查,对于出现的问题随时指出,帮组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对于普遍或典型问题,及时统计、汇总、上报,进行统一分析讲。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意识,更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只要认真钻研教材,领悟《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一定能取得实效。
|
|
|
发 布 者: |
admin |
添 加 时 间: |
2008/3/30 |
点 击 数: |
926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