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力开发 |
|
|
|
|
|
|
|
|
|
|
分不清左右对孩子有学习有影响吗
|
|
|
萧晓都满10岁了,还分不清左右方向。问她哪只手是左手,她常常很迟疑地举起右手,看到父母恼怒的目光,又赶快换成另一只手。很多家长都象萧晓的父母一样担心: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还出现左右不分的情况呢?难道是发育落后?还是孩子有什么“毛病”?另一部分家长则完全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他们抱着“分不清左右没什么了不起”的观点,认为只要孩子在学习上抓紧一点,能跟上功课就行,至于“分清左右”,那是早晚的事,长大了自然就分得清了。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分不清左右会不会对学习产生影响呢? 其实,我们大人都懂得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空间中本来就没有客观的左右方向之分。我们判定一种物体的方向,主要是根据自身内在的左右侧的概念才有所谓的左右侧之分的。我们说一棵树在左边,是因为树在以我们身体为标准的左边。所以只有能首先分清自己身体的左右侧,左右手、脚,左右器官,才谈得上站在一个空间中去判定某个事物的方位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自我中心方位感觉”,它是个体主观的一种空间概念。很多小孩连自己身体的左右部分都搞不清,家长想通过一遍一遍地告诉他哪边是左、哪边是右来强化方向的划分,对小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儿童的认识过程即是他把外部世界的无序状态变为有序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要通过和外界的接触去感知物体、体验感知的结果,并把结果留在脑海中,以后就积累为生活的经验。在生命的头几个年头,由于儿童无法正确觉知物体的位置及其它一系列特征,外部世界对儿童来说是杂乱无章的。儿童分不清前后、上下、左右,由于不能正确估计物体与自己的空间关系和距离,也就没办法很好地把握客观的物理世界,因此也就无法建立一个有关物理世界的系统概念,当然就更谈不上建立一个自身内在的有序系统了。 所谓智慧发展的成就基础乃是个体要维持有效的姿势以及对自己的身体有正确的形象。人们常说小孩子“没有开窍”,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孩子在尚未建立内外的有序系统时所感受到的对许多事物的百般不解。我们成人也有体会:当我们突然有一天觉得许多事情变得容易领会时,首先是我们已经具备了把事物某些外在和内在的细节自动关联起来的能力,就好象是一下子打通了许多环节似的,而这些关联的根本就在于建立一个基本的空间关系,来自于个体对所在环境的把握程度。当外界对我们来说不再混乱的时候,我们内心的有序才真正开始。 儿童到了小学一、二年级左右就应该能够正确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部分,这是个体对于自己左右两侧建立的内在认知,随之凭借这种认知和运动器官的实际经验,个体才可由此认识空间主观上相对的左右之分。虽然个体之间能力具备的早晚都有所不同,但差异并不太大。那些仍分不清左右的适龄孩子,虽然表面看上去和别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他们通常因为空间认知能力的滞后,运动也相应受到限制,不是显得过分好动,就是动作没轻没重,十分冒失。他们把探索外界环境的阶段相应拖后了,所以只能通过多而不精巧的运动来弥补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在学习上,也有可能因为左右不分,导致语文中汉字学习的困难,如经常把部首偏旁颠倒,记不住新学的生字,数学计算中,个位十位混淆不清,甚至在言语理解上出现明显障碍等……这些看似视知觉上的疏忽大意,实则为运动与空间概念的经验还未驻留在头脑中,成为可用的信息系统。 对于左右分不清、空间方向感差的孩子,生硬地教他学习“左右”是行不通的,因为各种方向在他看来毫无特征和区别,就象记忆许多颜色一样,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在运动中慢慢自己体会。家长可以着意地在游戏活动中提醒孩子,让他注意自己身体的姿势、状态,每个部分和其他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利用他探索外界环境的机会潜移默化地教给他空间方向的概念。总之,最有效的空间方向感的学习来自于运动的实践经验,充分运动过了的孩子才能在内心中建立起有关外部世界的基本秩序。 |
|
|
发 布 者: |
admin |
添 加 时 间: |
2008/11/6 |
点 击 数: |
2381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