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初二以后,涉及到严密的推理,有的同学不理解概念的本质,死记硬背现象严重,抓不住概念之间的联系,有些同学推理一点也不入门,因此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以至于思维能力跟不上所学科目的要求,思维结构和知识结构存在矛盾,导致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依赖心理
学生对老师普遍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
精神。期望教师把数学问题进行归纳羡并分门加别类的一一讲述,突出重点和难点,最好是教师点明哪些是易考题型。还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的模仿硬套。解题过程中常忽视严密的推理过程,导至一种题型要反复操练几次。此类现象明确体现在上课作练习时,学生一定要参照黑板上的例题才会解题,离开老师的辅导就茫然不知所措。
二、 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未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就盲目下笔;二是未对条件进行选择,对问题进行分析就急于猜解题方法和盲目尝试解题,碰得一鼻子灰;三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答后的整体思考,如:这个答案是否最佳?还有没有其他答案?这个答案是否完整?特别是对于分式应用题的解答,要求学生要耐心的进行检验。几乎每个学生都存在这样的毛病,比如化简求值题,学生常化了简后忘了求值,在解题之前忘了统一单位,一道题目想来想去想不出来,最后发现原来是审题急躁看漏了条件。诸如此类问题在学生中常常发生,根源就在于学生本身的急躁心理。
三、 偏重结论
许多学生重视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学生问问题时看
重的是结论,同学之间的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有同学对数学问题的解法进行创造性研究。学生错误的认为只要题目答案出来就圆满了,所以我常告诉学生解一道题要看做解一类题,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分析题目的方法,注重解题的过程。
四、 自卑心理
进入初二学生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定势,一些暂时落后的
学生却没认识到自己的落后是暂时的,而是自卑的认为自己是天生的笨,上课被提问紧张的发抖,想都不想就认定自己肯定回答错,拿到试卷心咚咚直跳,由于自卑心理把本来能回答对的,能做对的都错了。不理想的成绩及急于被肯定而又得不到肯定的心理让他们破罐子破摔,失去了上进的动力。
五、 自谅心理
与自卑心理相反的是自谅心理,这些同学通常认为“天生
我才必有用”,老用马虎、粗心替自己的错误解释。认为小小的一个错误没什么重要的,一次一次地原谅自己,把努力的期限一天天往后移,导致成绩老在原地踏步。
要学好数学,必须克服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基础、重实际、重过程、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还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并要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在教学中要注重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三到”,即心到、情到、人到。 教师要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
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从
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
在知识的海洋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
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
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
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课堂步入一个
相容而微妙的世界,教学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最
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
总之,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
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