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因素可导致儿童产生数学学习障碍,譬如情绪困惑、环境不良、缺乏兴趣等等。但是我们更要注意儿童的学习能力问题、数学学习能力在哪些方面存在困难。实际上,儿童在学校中,不管学习哪门功课,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教与学"的过程。要想顺利地完成学习,就必须学者有其"能",教者有其"法"。因此,学习能力也是与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关系的。教者缺其"法"与学者缺其"能",是导致学习失败的两大重要因素。
先说学者缺少能力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儿童是用自己的"知觉、思维与记忆"能力来进行各种各样学习的,这里面就很有学问。譬如说知觉,为什么有的孩童偏偏要把39写成93,为什么有的儿童总把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对不齐位,且屡教不改?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不检讨一下儿童的视知觉能力。譬如,"他能很清楚地辨认两个很相近的图形刺激吗?"(视觉分辨);"他能很好地记住刚刚看到的数字吗?"(视觉记忆);"他在书写的时候,手眼能够很好地协调吗?"(视觉-动作配合)。如果我们继续做一些视觉辨认或视觉记忆方面的检测,就很有可能发现问题。也许有的孩子知觉能力没有问题,可看到一个问题仍觉得无法下手。譬如,孩童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除和除以"这个数学符号,却不晓得它们有何分别;清清楚楚地知道"已知与未知",却怎么也看不出它们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碰到这些问题我们就不仅必须检讨一下"儿童对数学概念与符号的理解能力",还必须检讨儿童的"抽象概括能力"。儿童缺乏这些"能力"造成数学学习障碍是学生方面的内在的原因。
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不适合儿童现有的能力特点,过于高深,也是造成儿童数学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有个体差异的,有人空间和数量思维很好,有些人则语言的具体思维不错。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进行教学。可实际上,很难做到这点。其实,老师和家长在遇到对数学计算和应用题不理解的孩子时,要看到孩子的思维过程是由感觉动作的思维到具体形象的思维,再到抽象的思维。作为数学能力基础的是儿童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操作的经验。小时候儿童经常玩弄一些物体,了解它们的属性;然后当大人用图形形象地代表这些物体时,儿童也能理解;最后才上升到用文字符号或数学符号代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物体的阶段。所以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能循循善诱,根据儿童的特点,逐步把他们从具体的实物导入到生动的图形,最后才上升到抽象的符号。譬如讲到垂直关系时,有经验的教师会引导孩童自己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垂直的例子,它们有各种各样的位置关系,绝非黑板上写的这一种,然后教师会在黑板上绘出各种垂直的情形,这些图形虽千姿百态角度不一,但那两条相交的直线却总是呈90度角,最后学生终于明白了垂直这个抽象的数学术语的真正含义。教学者若教不得"法",必然会导致孩童学习上的诸多"误会"。
综上所述,家长若能从孩子自身的能力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入手,仔细检讨孩子的数学学习障碍,必然会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学习困难,并会进一步更好地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应首先想到可能是目前所学的数学原理和概念过于抽象,没能与孩子所经验过的生活和动作联系起来。无论我们如何用概念来讲述,他们就是不懂,应当把所教的东西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孩子将新的知识与过去的知识形成联接。为此,家长必须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学习数学做好知识准备,从小开始,向他们讲述有关事物的量的知识和经验,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