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它能综合地考察学生的各种能力。 首先,它不仅看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要看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如果学生的文字关过不了,解答应用题是困难的。 其次,它看学生把文字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像平均、一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等表面上是文字,但它含着数量关系,要正确解答应用题就必须把这些关系转化数学问题,这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一步。 第三才是计算问题,也就是纯数学问题,到了这一步就是上文提到的式子计算问题。 前两步实际上是一个是什么、求什么的问题,第三步是一个怎样做的问题,下面把小学数学中应用题的几种主要的类型及其如何辅导学生学习列出来,供参考。 1.简单应用题。 简单应用题就是一步应用题,题目的解答只要一个运算符号,进行一步运算就可求出未知量,它是解答一切复杂应用题的基础。因此,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简单应用题可以划分为加法应用题、减法应用题、乘法应用题和除法应用题,下面分别说明如何辅导。 (1)加法应用题 ①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 这类题目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起来,问题往往用“共”、“一共”这样的术语,其中包含三个基本的量,即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解题规律是: 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换成纯数学问题就是: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例如:妈妈有800本书,爸爸有1000本书,爸爸、妈妈一共有多少本书? 问题:他俩共有多少本书?依照题意用加法。 列式:800+l000=1800(本) 具体辅导时可以画示意图。 本题的完整解答过程是: 已知:妈妈有800本书,爸爸有1000本书 求解:他俩共有多少本书 解:800+1000=1800(本) 答:妈妈、爸爸共有1800本书(为减少篇幅,以后的例子不再写完整的解题过程,只介绍思考过程,请读者注意。) 计算完之后可以验算,此题的验算方法有两种。 一是用加法验算,即另一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二是用减法验算,即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 或总数一另一部分数=部分数 此外,本类型还包括已知一个数,求比这个数多几的数这样的类型,篇幅原因不再举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