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一般具有本科以上学历、5年以上工作经验,年薪一般在10万元以上,但他们不是资本所有者,而只是在某个营利性机构中担任一定的高级管理职务,这群人就是人们常说的“高级打工仔”。这是一群很少受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因为在普通人眼里他们衣食无忧——只要要求不是太高,他们通过按揭的方式能拥有自己的住房和私家车;只要足够小心,尽心尽责,一般来说,保住饭碗,养家糊口基本上没有问题。 然而,这是一群在心理上备受煎熬的特殊群体,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使得他们中很多人的人性多少都有些被扭曲。他们所做的,很多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他们所说的,很多也是连自己都认为是不该说的。由于这种身与心、言与行的分离,使得很多本来很优秀的人才也只能碌碌无为,在灰暗中苦苦地等待着自己职业生涯的结束。 压力之一:是继续打工,还是自己创业? 在这群人的周围,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自己创业的成功人士。所以,他们一般张口闭口都会说:“我的某某朋友,自己在做,做得很不错!”言辞之间充满仰慕之情。他们时时刻刻准备牛刀小试一把,但冷静一想,自己创业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创业很风光,诱惑很迷人,风险又太大,这时高级打工者一般会选择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第一类是继续打工。但由于自己不是出资人,寄人篱下和认同感缺失始终困扰着他们。他们步步小心,处处留意,对老板或上级的一个眼神和一声咳嗽都非常敏感,惟恐哪一天厄运降临。“时时刻刻如履薄冰”,此话一点不假。 第二类是自己创业。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挂羊头,卖狗肉,表面上还是在为自己所服务的公司做事,其实背地里猛拨拉自己的小算盘,把风险转移给公司,收益全归自己。近年来,国内屡屡出现的职业经理人道德事件大多如此。 二是果断选择自己创业。但很多人其实并不适合自己创业,创业的开始就是他们失败的开始,所以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是常人难以想像的。笔者接待过一个形容疲惫、眼神无光的创业者。他曾是某特大型国有企业北美区的总经理,在北美工作期间认识了几个拥有自己专利的朋友。前年年底,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他们相继回了国。这位总经理没有选择等上一两年,基本上没有风险地接替即将退休的该国企一把手的职位,而是拿出多年的积蓄与几个朋友合伙创业。由于那几个朋友都是学者出生,而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企业工作,所以他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新创公司的CEO。公司开张一年多,不但颗粒无收,还赔光了老本。 对他的访谈与性向测评表明,他在人际关系能力和决策能力上确实不适合担任新创企业的CEO。他对我们的测评结果非常满意,我也从他兴奋的眼神中读出了他其实是在找一个科学依据,来说明他并不适合自己创业,更适合回到国企去当老总。是自己创业,还是继续打工?高级打工者难以取舍。继续打工,面子问题,羞于被人询问;自己创业,又常常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