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学校心理学研究5~18岁身心有缺陷和学习困难的“问题”儿童与青少年,学习不良儿童是其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学校心理学的发展为学习不良儿童的研究方法,学习不良儿童的评价、鉴别、诊断,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教育干预措施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学习不良儿童 学校心理学 研究对象
学校心理学(Schoolpsychology)是心理学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为学校教育服务的重要途径。就学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言,我国学者认为,学校心理学主要是研究5~18岁身心有缺陷和学习困难的“问题”儿童与青少年。学习不良儿童(LearningDisabilities)(也有人称学习困难儿童,学习障碍儿童,学习缺陷儿童和学习无能儿童等)是学校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对象。 据估计,我国中小学中的学习不良儿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学习不良儿童约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从调查研究中我们获悉,学习不良儿童不但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顽症”,而且对家庭、社会等造成了诸多问题(例如辍学、逃学、青少年犯罪等问题),因而,对学习不良儿童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在众多学科对学习不良儿童的研究中,学校心理学的贡献是独特且令人鼓舞的。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学习不良儿童的概况
学校心理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一是实施各种诊断性测验,把握各种疾病的“病因”,直接为中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行为问题提供心理咨询,以及对轻微的心理和学习障碍进行干预,提出补救方案等。
目前,国外的学校心理学家主要在中小学开展工作,其职业活动包括:为教学、职业咨询等目的进行个人能力和智力的测验,对在校儿童进行与学校教育有关的心理治疗。而我国学校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对问题儿童的诊断矫治与学校心理卫生两个方面。
我们认为,学校心理学中提出的任何原理和指导策略的所有努力,都须认真考虑和不断修正这些内容,以最大程度适合于个体间的差异。其中身心有缺陷或者“问题”儿童常用来表述那部分需要学校实施别的方法和步骤,以帮助他能跟上正常儿童发展步伐的那部分学生。例如,智力落后儿童就常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其一是处于一般智力分布底线的那部分儿童;其二是遭受特殊遗传影响的那部分儿童。尤其是后种的智力落后儿童,他们常常表现出特殊的学习问题,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而对前种的智力落后儿童需要修改按部就班的课程。
众所周知,由于智力落后儿童表现出来的主要困难在于无法从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信息迁移和信息类化,因而教学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去处理这些问题。尤其应该提倡教学社会和职业领域所需的技能,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日后自立,去展示学生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性,不再成为社会的负担。这方面的工作特别需要得到学校心理学家的帮助和指导。
身心有缺陷的儿童中,另一类占比重较大的是注意缺失活动过度症,简称ADHD。这个概念常用来描述容易分心(distracted)、活动过度(hyperactive)和易冲动的儿童。这些儿童往往存在不同形式的学习困难,并且教师很难对其进行教学。对这些儿童一种有效的策略是把直接的学习、教学和药物治疗结合起来,以便其掌握技能并能与面临的学习情境进行匹配。
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儿童是学校心理学家必须面对的另一组有困难的学生。纳尔逊(Nelson)等的研究表明,70%以上的这些学生中存在着实质上的不良现象,且这组困难学生比其他任何种类的儿童具有更高的辍学率。学校心理学家认为教学策略的运用来自于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运用生态学的策略创设健康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使这些学生在其间能学会积极的社会技能和学习技能。研究表明上述方法对行为问题儿童行之有效。
目前,个别教育计划(IEP)的发展--现在有些国家(如美国等)通过法律加以监督--能促进建立有缺陷学生的特殊教育计划和策略。实施个别教学计划要求进行教育协作,所有教师、家长和专家,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要进行全方位整体协作,以综合成果即成功实现个别教学计划为奋斗目标。这个过程同样需要学校心理学家能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
中小学生中的学习不良儿童(childrenwithlearningdisabilities)在有问题和缺陷儿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美国联邦教育部1991年的统计表明,学习不良儿童约占学生总数的5%。"学习不良"起初仅指很小部分怀疑有中枢神经系统问题的儿童,他们常常表现出异常的发展模式;现在学习不良这个概念则应用于许多在学校中有故障(trouble)和无法在其他方面加以标识的那部分学生。学习不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具有的主要问题在于缺少问题解决技能,同时无法运用策略去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因此,根据社会技能的指导要求,有必要强调教学时直接的学习和匹配策略。
目前改变学习不良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最为普遍的方法便是诊断-习得模式(thediagnostic-prescriptivemodel)。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通过诊断、测验、访谈,以鉴别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然后根据上述两步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设计治疗方案,去校正或消除学习问题。在实施上述步骤过程中,个别教学计划能对此提供极大的帮助。
此外,现在许多自我管理技能已经和学习不良儿童的特殊教育计划结合起来,例如自我监控;自我评估;自我强化;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休斯(Hughes)等学者的研究业已表明,上述的自我管理技能可有效地教育学习不良儿童并提高学业成绩。这些自我管理技巧还能帮助他们下决心去实行其远大的目标。在教给不良(disabilities)学生社会技能方面,像合作学习策略是非常有效的,并通过其他学生来提高这些不良学生的社会接纳性。此外,布里格姆(Brigham)等的研究指出,带着特殊学习任务的小组则能有利于控制不良学生常有的弃职(off-task)行为。
从目前对学习不良儿童的研究状况看,学校心理学中的应用行为分析技术(ABA)已被广泛地用来减轻儿童的严重不良现象。这种方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一个特殊行为者非常小的学习单元进行详尽的分析,同时把儿童经常出现的行为和较少出现的行为的分析结合起来,从而筛选儿童以确定他们是否存在问题。然后把符合要求的学生行为鉴别出来,并改变从前的行为事件和行为结果,以图改变学生目前的行为。儿童成功地完成任务或学习就会受到奖励,随着时间推移的结果制成图表以标明学生所获得行为上的进步。
现在,随着许多不良学生回到学校接受普通教育计划,课堂中教师需要一系列的策略来帮助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同时教师还需要来自特殊教育人员和学校心理学家、教育学专家的直接帮助,学校心理学家在此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二、学校心理学关于学习不良儿童的研究方法
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身心缺陷儿童和问题儿童青少年的研究具有普遍性。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学习不良儿童作为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由学习不良儿童的性质和各个学科的具体属性决定的。学校心理学领域对学习不良儿童的研究方法除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和实验法外,对揭示学习不良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具有重要价值的方法还包括测验法、比较法和相关法等。
1.测验法。
通过实施各种具体测验,可以用来鉴别、评定学习不良儿童,进一步分析和描述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例如,迪诺(Deno,S.)的主干课程测验(Curriculum-basedmeasurement,CBM)在鉴别轻度缺陷学生时就十分可信和有效;而鲁利亚(Luria)的神经心理测验在区分和诊断学习不良的程度方面较为敏感。上述两种测验对学习不良儿童的适用性已被国外学者的研究所证实。进一步的测验,由梅里尔·默茨和约翰森(Merrell,Merz&Jonnson),运用威尔克-麦康奈尔(Walk-McConnell)社会能力和学校适应量表(SSCCA),对不同类型的五组儿童(学习不良、智力落后、行为问题、低成就、一般儿童)实施了量表测验,旨在比较不同类型组儿童的社会能力等级状况,结果表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能力远远低于普通教育下的一般儿童。
我们在研究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状况时,根据研究对象的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修订和使用了一些量表,如布朗(Brown,B.B.)的价值观量表,福托斯的田纳西的自我概念量表修正(Fitts,W.H.)和阿肯巴克(Achenbach,T.M.)的儿童行为量表等,使用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此外,还可以运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语言能力检查、感知觉运动检查、教育诊断和其他关于行为评估的对维评定量表。可见,运用测验方法,对于了解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业成绩、社会能力、学校处境以及自我概念、行为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学校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据对测验结果的分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有利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种方法在学习不良儿童的临床诊断方面使用得尤其多。
2.比较方法。
通过对学习不良、智力落后和一般儿童等的比较研究,旨在了解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比较的目的在于鉴别、筛选,证实学习不良儿童和一般儿童存在距离,其深层目的还在于探索学习不良的成因和对策。国内外研究者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如普鲁特和马克兰德的研究指出,学习不良儿童的自我评价比非学习不良儿童更为消极。
梅里尔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不良、低成就、智力落后儿童的社会能力等级相似,均远低于一般儿童。这无疑表明,学习不良儿童是需要特殊教育和帮助的一类学生,属于学校中的异质群体,他们业已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迹。
英国学者运用集中观察和自我报告的研究方法,对特殊学校中轻微学习困难(MLDs)的18名儿童(7~11岁)和普通学校中轻微学习困难的10名儿童(7~11岁)社会性整合水平、恃强欺弱(teasing)程度和教师态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性整合水平方面,学习困难儿童的学校背景并没有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无特殊行为(或攻击性行为)时,可观察到特殊学校的学习困难儿童比普通学校的学习困难儿童有更多的恃强欺弱行为;同时普通学校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社会发展水平更高些,我国学者吕静等对优差生的记忆能力、注意能力等智力活动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秦峻生对三好学生与违法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了档案研究和调查研究,吴荣先运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16PF)对206名学习不良儿童(差生)和100名优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不良儿童与优生的个性特征确实存在差异。此外,俞国良对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自我概念、行为问题、父母教养方式等的比较研究结果,均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这说明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优生确实存在距离,有更多的消极因素,这些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种比较研究的思路开拓,学习不良儿童的跨文化研究也将逐步兴起。例如,美国学习不良儿童和中国学习不良儿童的比较研究,等等。这对揭示社会文化因素对儿童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
3.相关方法。
这是通过对多种测验间的相关的研究,来了解和分析学习不良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社会性发展特点。这方面研究工作国外做得很多,史密斯(Smith)等80年代末的研究表明,学习不良儿童在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第四修订版上的得分和在Kaufmsn儿童评定量表上的得分相关很高;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Halstead-Reiten神经心理测验有一定相关;R-ABC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相关很高。同时表明对严重学习不良儿童来说,同时心理加工大于继时心理加工,心理综合加工能力大于成就水平,操作智商大于言语智商。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具体分析学习不良儿童的落后症状,尤其是教育诊断,能提供许多有益的帮助和指导。
目前学校心理学家不但运用相关方法,来进一步剖析学习不良儿童认知或智力发展的特点,而且开始用它来了解和认识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状况,考察其学业成绩和社会技能、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等的关系。这些研究结果证实、拓宽和深化了由测验方法和比较方法得到的研究结论。此外,学校心理学还运用一些分析技巧来研究学习不良儿童,尤其是元分析、群分析和因素分析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普鲁特等用元分析方法研究了1537名6~20岁的学习不良儿童的自我评价,从而来考察这些儿童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和非学习不良儿童同伴的区别,由此得到了2184个独立评定的总体。除了一般倾向外,学习不良儿童青少年在自尊、焦虑、控制源等维度消极方向上的得分更高。显然,这个研究结论更为细巧。可见运用一些分析技巧对于研究像学习不良儿童这样的复杂课题是必要的。
三、学校心理学关于学习不良儿童的研究内容
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较为广泛,学习不良儿童也囊括其中。一般说来,学校心理学对学习不良儿童的研究主要涉及学习不良儿童的评价、鉴别、诊断,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以及教育干涉措施等方面。
1.鉴别、诊断。
对学习不良儿童进行科学的鉴别和诊断,是对其展开研究的前提条件,也是对其提供治疗和心理教育干预的基础。诚如前述,学习不良儿童虽然具有一般儿童所具有的正常心理活动,但其心理活动的内容、方式和特点等往往会偏离常规,因此对学习不良儿童的诊断,应围绕其心理与行为的偏态来进行,从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等角度去寻找偏差的原因,这样才符合教育的目的。里乔等人认为,更多的综合性评定和继之不同的诊断会导致对儿童更多的治疗和教育计划。同时学习不良儿童的诊断不同于一般的心理诊断,学习不良儿童诊断的目的是为教育与转化提供操作性服务。
目前国外学校心理学中对学习不良儿童进行的鉴别与诊断都是借助于一些具体的测验来完成的。台湾学者主张,对学习不良儿童的鉴别包括"筛选和诊断"两个步骤。此外,观察法、个别谈话法、活动产品分析法以及档案研究,也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获得正确的诊断提供帮助和服务。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对学习不良儿童的鉴别应该是观察和量表评定、教师评价相结合,仅以量表评定会有失偏颇,从而产生乱贴标签的错误。例如,研究表明,在评价学生一般课堂问题的性质(学习、情绪行为),并评价其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时,教师对问题的判断与学校心理学家相似,但是教师往往低估了情绪和行为问题的重要性。学校心理学家提醒教育工作者,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发展不平衡,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来源、教学水平等诸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就其诊断而言,要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是困难的;且同是被鉴定为"学习不良"的儿童,其质的差别也是很大的。因此在鉴别学习不良儿童时一定要小心从事,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这是做好学习不良儿童的诊断和鉴别工作的基础,也是学校心理学家的基本职业道德。
2.心理和行为特征。
了解和认识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对于教育、转化学习不良儿童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果对于学习不良儿童缺乏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就谈不上提供实施有效的教育措施,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而要探究他们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又须从其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全面进行研究,把知、情、意、行作为一个完整的心理系统加以考察。
首先,学校心理学家已注意到认知障碍是学习不良儿童的主要障碍,是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和在学校处境的主要因素。克拉克等指出,大部分学习不良儿童在认知缺陷和一般适应不良行为的儿童个性量表(PersonalityInventoryforChildren,PIC)上表现显著的高分。这表明学习不良儿童存在着认知障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与此基本相似。
其次,学习不良儿童的情感因素也不可忽视。情感因素作为驱动学生积极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学习不良儿童比一般儿童存在着更多的情绪障碍,麦康瑙希的研究表明,学习不良儿童和情绪困扰两者之间有较高相关。这方面的研究较多,学校心理学家对此的看法亦基本一致,即学习不良儿童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情绪问题,至于学习不良儿童和情绪问题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加以确定。
第三,行为障碍。学习不良儿童的认知障碍、情绪问题和行为障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学习不良儿童的所有心理活动均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很多研究。如柯克(krik,S.A.)认为行为异常会显著妨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以及他人的生活。布赖恩(Bryan,T.H.)则提出了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行为标准。一是社交能力比年龄和智力相当的同伴低;二是无法预料的、不适当的行为较多。这些研究者认为学习不良儿童与行为问题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甚至在学习失败发生以前就有多种行为问题存在,并就学习不良儿童的行为特征进行了横向研究。贝克(Backer)等人将学习不良儿童与正常儿童进行了比较,发现学习不良儿童常有行为伴随的情绪问题,易冲动,好攻击,不合群,孤僻等,并认为这是儿童对失败压力的反应,他们常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而不是内部因素。由此可见,学校心理学领域对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
3.心理服务和教育干预。
对学习不良儿童进行鉴别诊断,研究其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目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对其实施干预,使他们得到最适当的发展。学校心理学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心理服务、教育干预服务等。
首先,心理服务。心理服务是不可缺少的干预形式,实际上就是给学习不良儿童提供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咨询活动,有助于学习不良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这应是学校心理学的根本任务之一。
其次,教育干预服务。对学习不良儿童进行教育干预的实质是向他们提供普通教育、教学计划所不能提供的特殊服务和帮助。
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基本技能训练。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对学习不良儿童教育干预的目标都是努力缩小他们的成就与潜能之间的差距。因此无论采取何种干预手段,发展学习不良儿童的基本技能始终是应首先考虑的因素。当然学习不良儿童教育干预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位学习不良儿童长大成人后能成功地走向社会。因此,目前学习不良儿童的职业技能训练已成为教育干预中的新问题,并引起学校心理学家对此的关注。
二是教育教学内容的补偿性改变。学校心理学家的教育实践表明,改变教学内容,是一项很好的教育干预措施,尤其是对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学生来说,这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内容的改变,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增加课程,选择不同教学结构和任务的范围等。
三是环境的改变。学习不良儿童是一组类型极为复杂,而不可能用单一组织形式来进行教育的儿童,因此有许多不同的组织形式来处理学习不良儿童。学校心理学领域对改变学习不良儿童的环境的做法主要涉及到重新融合、使用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有效地促进学习。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对校正学习不良儿童具有特殊意义。托格森研究表明,计算机可以提供被编上程序发送基本译码技能的有效练习,这适合于学习不良儿童的特殊训练需要。他进一步指出,计算机技术能够给学习不良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译码技能,使之能进行卓有成效的针对性训练。另外,有一大批学校心理学家活跃在中小学,与学校教师和家长紧密配合,共同参与对学习不良儿童的教育挽救、身心诊断、咨询指导和训练矫治工作。因而,在最基本的意义上,学校心理学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由各种假设整合而成的思维方式,这些假设常常用来指导、理解和矫正身心有缺陷和学习有困难的问题儿童青少年。他们的实践活动,大大丰富了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拓宽了学习不良儿童的研究思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何种干预形式,对学习不良儿童的个别化教育都应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因为学习不良儿童的成因、特点和表现形式均有不同,所有教育干预的具体方法、技术和手段亦应有所变化。这里,特别应强调具有操作价值的方法的概括、总结和推广,力求避免在学习不良儿童教育转变过程中,无关变量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从而淡化教育痕迹,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陶冶,最终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例如,角色置换技术、登门槛技术、强迫接触技术、社会影响干预技术和反馈补救技术等。
总之,学校心理学领域对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干预的方法是比较多的,但仍然在有些方面尚未顾及到或需要继续深入。例如,对发展训练学习不良儿童的基本技能方面需要进一步扩展和深化,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如何在学习不良儿童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值得继续探讨,如何用实证研究的材料来不断验证和界定学习不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等。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化研究手段的提高,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方法和新工具加入到对学习不良儿童的研究中,同时学校心理学对学习不良儿童的研究也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