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障碍是指部分学龄儿童虽然智力正常,并且享有均等的教育及社会文化机会,但却达不到与其年龄和智力相当的阅读和书写水平。学龄儿童阅读障碍的发生率为5%-10%,是一种最常见的学习障碍。儿童一旦发生阅读障碍,对其认知、情感、自我概念以及社会性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影响的表现与表音文字国家是否相同? 视觉与语音加工能力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中的作用如何?这些问题都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以下研究拟利用调查研究、心理认知研究及生化学研究等方法,以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特点。 目的:研究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读写能力特点及其分型,以期为学习障碍障碍评估和预防矫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城区三所小学三~五年级学生820名,根据ICD-10诊断标准,采取了分层检测的策略筛查出阅读障碍儿童 55名。按1:2配比选取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相似的正常儿童110名进行配对研究,采用《儿童中文阅读能力检查表》(DCCC)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的阅读特点及其分型进行分析评估。 结果检出阅读障碍儿童55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筛出率为6.7%,男女比例为3.6:1;阅读障碍组儿童DCCC各项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上(P 均0.001);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各个因素的OR值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发现, 只有听知觉进入方程(OR=2.00);DCCC各项得分的性别间比较显示,正常儿童男生各项目分数均高于女生(P0.05),阅读障碍儿童仅在口语能力上具有性别差异(P0.05)。DCCC各项得分的年级间比较,三年级各项得分均为最高;进一步对三年级正常儿童与五年级阅读障碍儿童在DCCC各项目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除口语能力较差,但差异无显著性以外,五年级阅读障碍儿童在其余各分量表粗分均明显高于三年级正常儿童,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5);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以“听知觉”障碍类型比重最高,其次是不良“阅读习惯”类型和“书面表达”障碍类型,但各分量表异常人数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并不少见,这些儿童是学校中的特殊群体,应该引起医学、心理、教育学界的充分重视;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阅读中的各个环节如视知觉、听知觉、意义理解、注意力等均受损害,但以听知觉损害为主,提示汉语阅读障碍可能与西方拼音文字的阅读障碍一样表现为语音加工缺陷;汉语阅读障碍儿童阅读能力的异质性不同于正常儿童;汉语阅读障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发展性缺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