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大脑科学的流行很正常。 但是,教育和科学之间,往往会有一个“时间差”。也就是说,当下很多教育方式所依据的科学理论,其实是30年前、40年前,甚至是半个世纪,一两个世纪前做出的。要知道,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中间变化非常大,甚至,已经有不少结论已经被推翻。也就是说,一些教育所依据的科学,本身就是过时的科学。 还有一种情况,是故意强调智力因素中可以短期见效,但并不起重要作用的部分,比如把“大脑开发”等同于记忆训练,认为记住了就是提高智力了。 那么,大众对大脑科学认识的谬误,有没有必要特别指出呢?教育有没有必要改正这些科学谬误呢?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 一个人的发展是有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如果在同样的时间没有做正确的事情,这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伤害。 现在很多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去学习“大脑开发”的训练,如果其背后的理论支撑是谬误的,虽然表面上看来没有直接造成伤害,却会耽误了孩子正确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在这里我谈谈有关大脑开发的常见一些谬误。 谬 误 一 总觉得大脑开发不够,这就给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很多家长相信孩子的大脑开发得不够,来源于一个“5%和10%”的传说。 有人说,这是爱因斯坦说的,或者解剖爱因斯坦大脑后的结论。其实,这句话并没有在爱因斯坦的正式文献中出现过。就算说过,也要看是什么语境,很可能就是一句玩笑话。而爱因斯坦大脑解剖报告也从未提到这一点。现在有很多拿科学巨匠来演绎的情况,其实谬误很多,以讹传讹。 这个传说的另外一个版本,大概来源于大脑含有约140亿个神经细胞,约占脑重量的十分之一,剩余的九成是其他组织,比如胶质细胞。胶质细胞有为神经细胞提供营养、提供支撑,形成髓鞘增进传导速度等多种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常传的“人脑有效使用的部分仅仅占十分之一左右”的说法,即有可能是来自对胶质细胞机能没有完全理解的时代的误解,认为在脑中仅有神经细胞在起作用。如果是这个版本引发的谬误,那就是对过时科学的理解。 这个谬误又被电影给强化了。我看热门电影《超体》的时候,听到摩根弗里曼扮演的教授,在那里一脸严肃地讲,“大脑已经开发了28%,能感知任何人的思想”,“如果开发了100%会怎么样?我不知道”的时候,我简直要笑傻了。 这些概念,作为娱乐因素当然可以,但如果大众把它当做科学,那就十分可笑了。 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的大脑开发得不够,这种意识就给所有的骗子提供了一个可乘之机。骗子就说我们是搞大脑开发的,快点来吧!我不大用“大脑开发”这个词,就是不想和这些骗子混为一谈。 谬 误 二 把智商等同于智力,把提高智商等同于提高了智力 传统意义上的智商,也就是神经智力,智商不等于智力,也不等于聪明,智商只是一套标准化测验,测量的主要是神经智力。神经智力主要是指记忆力、注意力等。 智商有一小半是先天决定的,我们用相关系数表达的话,父母平均智商和儿女之间的智商的相关系数约为 0.4多,即智商。 但智商更多的是后天提高的。因为后天的经历和环境能解释大部分智商的差异。这个环境就包括我们的养育。 从历史发展来看,人越来越聪明,人类整体的智商也在提高,操控抽象思维能力的确在提高,因为我们可以完全靠虚拟的东西活着,现在的孩子完全就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一个带符号的世界,一个完全是人造的世界。这在以前是没法想象的。 所以,人类的智商在逐年升高,这叫做弗林效应。就是每过12年重新制定智商测试标准,平均值提高三个点,一直在往上面抬,这样可以保证人类的智商均值在100。 但是,人的智力不完全由智商决定(智力的决定因素我在下文会详细展开)。我是北大老师,自己还当过班主任,见过太多的龟兔赛跑的例子。学生的天赋智商都很高,但最后能否成就靠的是策略、思维方式和韧劲。我觉得这也是聪明人的特质。 据说有公司做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可以检测出孩子的情景记忆能力、创造能力、音乐天赋、运动天赋、专注能力、自律能力、数学天赋等天赋”。 我花了0.5秒的时间检索了一下我脑中的专业知识,检索结果表明:目前的基因技术无法测量和预测人的诸多认知能力。请家长不要花这个冤枉钱了。 谬 误 三 偷换概念,把大脑开发偷换为记忆训练,把记忆等同于理解,进而推论出开发了大脑。 谬误三跟谬误二紧密相关。 前一段,《最强大脑》的选手倪梓强通过自主招生考上了北大,于是,很多人都说这是超强脑力的功劳。为此,我特意做了三点声明: 1、北大对人才的考察是全面的,绝不是说有记忆大师称号就会高看一眼。 2、倪梓强全面发展。特别是他出名后,依然能脱离聚光灯,沉下心来专注学习,不为名和利所动。这才是真正的素质。人生是长跑,他才开始,不必着急为他喝彩。 3、学习的本质是“理解知识”,不是记住知识点。光死记硬背不是最强大脑。 其实,每个人都有记忆的能力的,而且,这是可以训练的。 比如,刚刚有记忆大赛的时候,那些所谓的世界纪录都非常低。那是当时他们还都没有开始运用记忆术,全是裸考。后来,所有的世界纪录突然在几年之内都上去了,因为记忆术开始普及了。 我们要搞清楚所谓的大脑开发实质是什么,其实,现在好多的打着大脑开发名头的都是记忆训练。 对于记忆训练,我本来是一个中性的看法。但是,面对现在滔滔不绝的过度宣传,我产生了强烈的负面看法。 记忆术可以有,比如当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力真的不够用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下。但是,我觉得人类学习的实质,或者说教育的目的,不是死记硬背东西,而是理解的东西。把记忆等同于理解,这是非常谬误的。 记忆术不是让你理解,也不会帮助你理解,这是非常确定的。也就是说,记忆术可以帮你记一些很枯燥的、没有规律的知识,但是,当你必须去应对的时候还是要靠自己去理解。就像是很多法律的名词,你可以用记忆术背下来,但是上法庭的时候,怎么运用法律,则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记忆,是帮你记住,理解,是帮你记好。真正的学习,还是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融会贯通,才会创新。这才是人类智力的持续。 所以,我们北大的学生,是不练记忆术的。在《最强大脑》里,我们挑选的标准,所倡导的,也不是记忆术。 那么,真正的聪明是什么? 真正应该进行的大脑开发是什么呢? 我觉得评判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应该用这样的计算公式: 真正的聪明=(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反省智力 看这个公式的写法,在括号里面的神经智力和经验智力之间是加号,把它放在相对平等的地位。括号外面,反省智力是一个乘号,是放大器。为什么把反省智力看作这么高?就像我前面说的,反省智力可以统筹调配前面两个智力资源,所以非常重要。 为什么说有些天才儿童、天才少年最终没有成大器?很多时候原因是在反省智力低下,没有韧性,没有长远的规划,没有内在的学习驱动力。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是真正聪明的人呢?我觉得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聪明人,神经智力强,像约翰·纳什一样,他们天生就高智商,是我们在报纸上电视上才能看到的人物,我们肯定会承认这样的人是聪明人。 第二类聪明人,经验智力强,是通过后天的大量练习来达到的。我这里透露一点,在最强大脑中,绝大多数天才般的选手,都是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达到高水平的。他们也是聪明人。 第三类聪明人,反省智力强,他们并不精于科学的研究,记忆的能力,辨识的能力等等。但是,他们具有宏观的决策能力,像巴菲特这样的决策者,以及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政治家等。他们的特点是每天要面临各种重要的决策,需要他们动用自己的理性和各种认知策略来保证自己决策的准确性。这样的人,其实也是真正的“最强大脑”。 家长看完这种分类,其实就没有必要非要纠结于“高智商”了,聪明真的有不同的方式的。成为天才的必要因素还包括天才人格特质,如抗压、情绪管理、持久性、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并不仅仅是一个IQ就够了。光针对智商的一些记忆训练,能把孩子变聪明,但非常有限。 而短期就容易见效的记忆训练,让家长和孩子还会对聪明和智力产生错误的理解,从而忽视具有关键作用、放大作用的反省智力。而反省智力,不是短期可以训练出来的,也没有必要刻意去训练。 什么是大脑的开发,我很想告诉大家,无论是你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大脑一直在做各种运算。也就是说,大脑一直都不停地运转中。 其实,我们只要凭借着常识就可以知道,学校的教育,让孩子更聪明,掌握所学的知识,适应这个社会,就是大脑开发。这本来就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目的所在。这个体系,其实已经建立起来了。 忽然之间,出现的这些脑力开发班,动辄几万元的学费,作坊式的规模,又没有专业的学术素养。这样的脑力开发班,怎么会比多少代人经过那么多努力所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更厉害,怎么可能呢?这是不现实的! 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有好多人会相信这个! 我可以旗帜鲜明地说,反对借着脑科学的幌子,进行的不科学的右脑开发、全脑开发;不少打着“大脑开发”旗号的儿童教育都是在做营销;“目前”所有儿童天赋基因检测都没有科学依据,基因技术暂时无法测量和预测人的诸多认知能力;训练记忆术不会提高智商,它只是一种辅助记忆的工具而已,不能夸大它的作用,学习的实质不是去死记硬背……单纯通过训练记忆术来提高智商的机构,并不能真正让你的孩子变聪明。 请家长不要花这些冤枉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