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小娟在带小朋友时,经常会设置一个环节,让宝宝们根据她的故事来画画。 然后会发现,其中一些宝宝会很好的跟随故事线索来画,而另一些宝宝所画的内容却与故事本身离得很远,通常这些宝宝的画作就像是鬼画符一样,你根本无法从成人的角度理解他们画的是什么。 即使这样,小娟从不会批评他们,因为她知道,宝宝们一定有这样画的道理。 于是她会提问:“宝宝,你画的是什么呀?”惊喜总会在这种时候出现,你会发现,宝宝们嘴里说的东西并非与故事毫无关联,只是他们想的要比画出来的“高级”许多,天马行空,那些想象,可能连成年人都会自愧不如。 甚至有时,宝宝们还会根据小娟的提问进行添加,比如小娟问“这个小熊是怎么到上面去的”,他们就会立马添加一个楼梯,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小娟自己感叹,很庆幸,她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用一样的标准来要求宝宝,给了宝宝可以自由的想像空间。 我真的很羡慕那些能被小娟老师带的宝宝,因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多数事情不能自己说了算的宝宝来说,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我曾在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留学美国的教育学博士黄全愈的儿子,在国内时三岁学画国画,寄到美国的“竹子图”让美国教授大为惊叹。 黄博士的儿子五岁到美国后继续去学画,去学校几次后,儿子不愿再去了。儿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绘画,一点儿也不教!” 黄博士悄悄去学校观察,发现美国老师的教学几乎是将孩子们“放羊”,出一个题目,让孩子自由去画。 老师不讲基本的笔法,不讲布局结构,也不在黑板上画示范画让孩子临摹。这样的教学方式黄博士觉得是误人子弟。 当时看到这里,我就不禁觉得,这样的认识在十几年前或许是大家的共识,因为我们认为流传下来的传统经典学习方法一定是好的,可以让孩子们以最快的路径到达终点。 但放到今天再来看,这样的认识似乎有些过时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越来越发现,最顶尖的艺术大师他们胜于他人的不止在技法,拥有好的技法或许只能成为一个高级技师,却不能被尊为大师,因为大师的作品胜在意境。 什么是意境呢,简单来说我认为就是他们的创意和想法,只有高人一等的创意,才能引领出超群的作品。而这些都是接受传统教育的我们所迫切需求的。 因而我才觉得,能成为小娟老师的学生是何其的幸运,因为优秀创意来自于优秀的想象力,优秀的想象力绝对源自于其童年天马行空的想象,但通常这种情况下,这样自由的想象的又是我们常人难以全部接受和认可的。 还记得看金庸武侠剧倚天屠龙记时,有一集是张无忌与张三丰学太极剑,抵御外敌,现学现卖,但张无忌一学就忘记了,张三丰却说“不坏不坏,忘得真快”。这里就体现了张三丰大师对太极真谛的把握,无极生太极,无招胜有招。 这正是大师与一般武者的区别,而大师的这种心态正是在宝宝教育中所应该引荐的,宝宝的自我能量一定比外界力量更容易让宝宝获得成长,我们又何必逆规律而速成呢。 实际上就和小孩子们学画画、学艺术是一个道理,那些固定的套路,固定的剑招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其中的意境,其中的剑意。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这些技能、套路很多人都懂,也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越来越熟练,但是他们的想象力,他们那些天马行空的挥洒,却是无比宝贵的东西,也是随着时间可能会越来越稀少的东西。 保护宝宝的想像力,就犹如埋下了一颗创造性的种子,会在不远的将来开出不一样的花。 为人父母的我们,究竟是想要一个人见人爱、赢在起跑线的乖宝宝呢,还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想法的智慧宝宝呢,这个选择题留给宝爸宝妈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