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古典音乐有助于提高儿童智商,这一发现被形象地称作“莫扎特效应”。自从“莫扎特效应”提出以来,争论就一直不断,本版也曾对这个话题进行过有关探讨,然而所谓的“莫扎特效应”是有据可依,还是仅仅作为媒体鼓吹的“科学神话”,现在依旧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
1993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无意间向大众引入了“莫扎特效应”这一说法。心理学家弗朗西斯 罗彻对36位大学生做实验,让他们在做一些空间推理题之前听10分钟莫扎特的D小调奏鸣曲;其他的人保持安静。结果,在将一张纸叠几次剪开会是什么形状的测试中,听了莫扎特音乐的人有明显进步。
2004年,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追踪了媒体对罗彻研究的报道,“这看起来好像是对早先广为流传的所谓‘婴儿决定论’的重新声明,也就是说,一些关键的时期对孩子将来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美国人》网站最近报道说,现在有些人仍然为这种威力辩解。“音乐对大脑有极大的梳理作用。” 多 凯普比奥———一位已经写了超过20本关于音乐、健康和教育的书籍的古典音乐家提道。通过引证法国医师艾尔佛来德?托马提斯关于用音乐治疗孩子的诵读困难,注意力分散和孤独症的研究,多认为不是很激烈的节奏很强烈的音乐对人有多方面的影响,从调控情绪到缓解压力。
但是在1999年,心理学家库里斯托弗 查布瑞斯———现居纽约斯克内克塔迪的联合大学,进行了针对16个有关“莫扎特效应”的研究的后续报道。“音乐的效果只有1.5个智商点的提高,而且仅仅限于折纸实验。”查布瑞斯说。他认为这个提高可能仅仅是因为一个人把折纸的过程又练习了一遍。
2007年,德国联邦邦教育研究委员会也发表了一篇由一群爱好音乐的科学家进行的跨学科研究,他们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听古典音乐的孩子比不听的孩子在认知能力上有什么优势。”罗彻(现在是威斯康星大学的副教授)补充道: “以我的陋见,这只是一个神话。”
不同于仅仅被动地听音乐,罗彻建议让小孩子学点乐器来提高智力。她引用1997年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在25000名学生中,那些花时间摆弄乐器的孩子在SAT(美国大学生入学考试)中的成绩偏高,而且阅读熟练程度也相对较高。
查布瑞斯说,真正的危险不在于商家,而在于家长逃避他们应尽的责任。“这种听音乐的做法挤走了其他可能对孩子有意的互动,比如说与孩子玩或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这是提高孩子智力的真正途径,而不是一个长脸的澳大利亚音乐家的交响乐能做到的。”
|